5月21日,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人民银行、证监会等8部门发布了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从增加融资供给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、提高融资效率、提高支持精准性、落实监管政策、强化风险管理、完善政策保障、做好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,提出23项具体举措,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,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。
01
多维度发力破解融资难题
《若干措施》堪称史上最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,其着重发挥监管、货币、财税、产业等各项政策合力,从8个方面提出了23项工作措施。
在增加融资供给方面,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,向外贸、民营、科技、消费等重点领域倾斜对接帮扶资源。加大首贷、信用贷、中长期贷、法人类贷款、民营类贷款投放,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,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融资 。例如,通过 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 活动,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,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,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、快速便捷、利率适宜 。
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是政策的一大重点。指导银行加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,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,降低贷款附加费用,清理违规收费,规范与第三方合作,坚决整治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。这将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负担,让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生产经营。
提高融资效率上,稳妥发展线上贷款,指导银行利用科技手段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,及时完善反欺诈模型规则和技术手段。同时,提高线下贷款办理效率,合理精简申贷材料,优化审批流程,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合理下放授信审批权限。这将大大缩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时间,让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。
在提高支持精准性方面,加强对重点领域企业的金融支持,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。组织开展 “一月一链” 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,加大对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,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。通过精准对接,让金融资源更好地流向最需要的小微企业 。
落实监管政策也不容忽视。定期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开展监管评价、评估,抓实尽职免责工作,督促银行细化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,与不良容忍度有效结合,健全普惠金融事业部机制,落实绩效考核权重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(FTP)优惠等要求 。这将激励银行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。
强化风险管理方面,修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,制定差异化标准,简化分类方法。引导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核销空间和资源,以试点方式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主、个体工商户经营用途的信用贷款清单式核销上限,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。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,让银行更有信心为小微企业放贷。
完善政策保障方面,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,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,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,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,有序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修复工作,强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 。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。
最后,在做好组织实施方面,各部门按照工作分工,抓紧制定出台政策细则,指导银行抓好政策落实,制定实施方案 。确保政策能够落地见效。
02
政策出台的必要性与意义
长期以来,小微企业面临着“融资难、融资贵、融资慢”等问题。从融资难来看,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、抗风险能力弱、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,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其提供融资时往往较为谨慎。据相关权威机构数据显示,在过去,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支持。从融资贵角度,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相对较高,且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附加费用,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。而融资慢则使得小微企业在面对市场机遇时,往往因为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错失良机。
八部门联合出台的《若干措施》,有助于激发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。通过增加融资供给,让小微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扩张、技术研发等,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降低融资成本,直接减轻企业负担,增加企业利润空间。提高融资效率,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得资金,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。提高支持精准性,确保重点领域的小微企业得到针对性支持 。这一系列举措将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,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,对于稳就业、保民生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03
泰壹数科破解医械产业账期困局